PICT0885.JPG




這次新建完成的楊梅車站也一如先改建好的大林/斗六等車站,都頗具特色。以下就依據前站出口、後站出口、候車大廳、廁所、月臺等做一概略敘述。

大成路(前站)出口
PICT0885.JPG

(下圖)前站一期完工門口
PICT0877.JPG
目前由於連結新舊站房的二期工程尚未完工,目前都是使用舊站房東側新建的出入口,從此處開始即可以發現楊梅站的整體色調採用橘黃色,不論是地磚、車站建築、入口、甚至是階梯的把手皆採用橘黃色,明亮而溫馨。而且色調統一。另外通往入口的j無障礙坡道非常寬闊,兩輛輪椅在坡道交會應該都不成問題,且坡道地上有LED造景燈,晚上看應該頗美麗。
(下圖)寬闊的無障礙坡道
PICT0881.JPG


另外在車站樓梯旁附有樓層配置圖,後站入口為1樓、前站入口與月台層位於2樓、廁所位於3樓、車站大廳位於4樓(範例如下圖)。
PICT0824.JPG
但是美中不足的是:或許是考慮到日後二期工程完工後大部分旅客皆會從連接舊站房的出入口出入,因此目前開放的出入口樓梯狹窄程度有如居家空間,在人多時容易造成擁擠。樓梯牆面並沒有特殊裝潢,以米黃色油漆帶過,不過樓梯也承襲了出入口的色調,從樓梯地磚到扶手以及牆壁油漆皆為橘黃色。
(下圖)狹窄的樓梯
PICT0878.JPG
(下圖)色調統一的樓梯把手
PICT0908.JPG

售票大廳


大廳環境

PICT0842.JPG
售票大廳不再是傳統的台鐵流;相對的,與近期通車的車站一樣,整體車站大通都是有經過設計的,設計楊梅站的建築師事務所將楊梅站的色調統一為橘黃色,因此在車站大廳舉目所及近是黃橘色調(當然偶有例外,待後敘述),加上良好的採光,整個車站大廳顯得相當明亮清爽與和諧,候車舒適度大增。楊梅站與其他的車站相比,大大小感覺與大林、民雄站相近,這三站特色就是都有大致統一的色調,與竹南、斗六相比,皆屬小而美設計。但是楊梅站位於繁忙、且人口不斷成長的北部通勤區間,如此大小的站房是否過不到數年即會不堪負荷,有待觀察。


天花板

如前一張圖所示,楊梅站的天花板呈蛋型設計,利用這設計讓天花板表現出一種層次感,從此也可以發現,近年來臺鐵的車站已經開始越來越重視車站的裝潢設計,早年改建的跨站式建築,如樹林、田中,天花板也僅是最簡單的輕鋼架。直至近年來的車站,裝潢設計越來越講究,希望這可以繼續維持下去!

而在靠前後站出入口的天花板部分,則是採用另外一種型式的天花板,由於筆者並非建築專業,引此此為何種建材並不了解,但與前者有一共通點:楊梅車站的天花板因為這設計而加分。
(下圖)靠近前後站的天花板
PICT0874.JPG

牆壁

牆面配合整體設計,因此以鮮豔的黃色為牆面,算是給車站添上活潑的色彩。如下圖所示:目前公用電話尚未裝設。
PICT0841.JPG

時刻表/票價表/停靠站列表

PICT0857.JPG

楊梅站時刻表/票價表等資訊置放於售票處及自動售票機上方。(如上圖)

PICT0861.JPG

上圖這是楊梅站的時刻表,字體大小同樣像在做視力測驗,不過好在時刻表掛的位置稍微低一點,因此看起來還不算太吃力。(不過還是建議日後台鐵可以將字體加大或者是向彰化站直接擺在與人身高同高的位置,如此也比較方便視力較不好的成年人)。姑且不論字體太小問題,在此還有一個很基本的問題:時刻表等旅客相關資訊大多沒有英文。一個新落成的車站居然沒有英文時刻表,看來站方不是很認真,沒有注意到這樣的問題,希望日後可以改進。台鐵對於各站時刻表的擺設似乎沒有一定的規範,有的車站是時間在前,有的車站則是車次在最前面,個人絕得若能夠統一一個型式是比較好的。

PICT0868.JPG

票價表部分一樣沒有英文,而票價部分,新竹-基隆區間與大部分車站相同,只有有停靠莒光的車站才會列出該站莒光號票價,但新竹以南區間則是不論是否有停靠莒光均列出莒光停靠該站票價;另外,票價表部分車站與票價似乎不一致!可以注意到上圖的大橋站是沒有任何票價的,但是在新左營、左營站間卻又多出一個無名站票價,經查發現市站方誤植,應當是將大橋-新左營車站的站名排往下移一格才是。看來臺鐵人員需要再上緊發條。

售票口

PICT0862.JPG

這是此次楊梅站新建站房最為人稱道的貼心服務之一:比照高鐵,將即時列車資訊的顯示螢幕置放於售票處人員後方,也就是在旅客向站員時,最直覺的視線所及的地方,如此一來,可以避免旅客到售票口才想自己要搭的列車是哪一班的窘境,也間接避免了被這些旅客「擋」在前面,加速購票流暢度,算是非常人性化的設計之一。不過楊梅站的售票窗口只有兩個,與大林民雄站相同,而且這三站都沒有預留售票口,供以後旅客量成長時增設電腦終端機。。不知道是臺鐵覺得這些車站兩個售票窗口足以應付接下來三十年的發展或是其實早已預留窗口,不得而知。

自動售票機

PICT0923.JPG

自動售票機與一般車站無二致,不過特別的是有預留兩個自動售票機位置,而預留的地方不像一般的車站是以不鏽鋼檔住,楊梅車站則是使用毛玻璃暫時檔住,算是有顧及到整體車站的美感,值得稱許。

不過自動售票機有個缺陷:百福社區站在啟用前已經直接正名為百福站,但楊梅站售票機依舊標示為百福社區站,另外車站拼音依舊維持通用拼音,如下圖。
PICT0929.JPG

剪票口

PICT0853.JPG

此次改建的一大變革算是台鐵除了新左營站以外(以前新左營站志工隊辦公室即為金魚缸,目前因應車站擴建第一月臺已拆除,但新的剪票口補票處亦有相同功能,不過位置位於剪票口最右側),少數採用高鐵、北高捷運所採用的「金魚缸(旅客諮詢處)」概念,在剪票口正中央設立金魚缸(旅客諮詢處),這算是臺鐵一大創舉。近年來台鐵推行票證自動化、電腦化,不久的將來,人工剪票的機會會越來越少,尤其楊梅站位於北部區間,是臺鐵票證自動化最早推行的地方,使用金魚缸應該是有其需要的。

PICT0932.JPG

進入剪票口之後,即分兩路,左轉為北上列車常停的第二月臺、右轉為南下列車常停的第一月臺,與近年改進其他跨站車站相同,進入剪票口及是一面落地窗;同樣的,出站旅客出剪票口後,迎面而來的也是落地窗,使人心曠神怡。

PICT0917.JPG

旅客列車資訊系統(PIDS)

楊梅車站的PIDS系統依舊非常陽春,一如傳統剪票口,只有兩面LED,只有顯示南下北上各一列車,不過好在金魚缸旁邊有放置另外一個LCD螢幕,顯示最近五班列車資訊,不然以楊梅站不但位於北部型車頻繁區間,更有長途莒光號停靠,萬一長途列車誤點、資訊無法顯示在剪票口上的PIDS,容易讓搭乘長途列車的旅客焦急。另外也建議比照羅東、竹南、田中站,於前後站出口分別放置LED,方便旅客在飛奔到剪票口之前得知自己的列車誤點訊息。

剪票口旁欄杆

此次剪票口只有使用金魚缸右側,左側為預留空間,不過這次不知是臺鐵或建築師事務所的好點子,使用的欄杆並非傳統的不鏽鋼欄杆(與周遭環境不搭),配合車站環境,因此使用黃色的欄杆,例外剪票口旁邊即為通往第二月臺的樓題,為了避免旅客跌落月臺,因此亦裝設欄杆,同樣美觀實用兼顧(如下圖)。
PICT0846.JPG

候車座椅

此處為敗筆之一,並未因為車站為橘黃色調而順勢將座椅更換與車站色調統一之座椅,依舊採用傳統之藍色座椅(如下圖),而且剛好因為藍色、橘色互為對比色,因此看來非常不搭,由衷建議臺鐵改善。

PICT0914.JPG

車站內指標

PICT0921.JPG
車站內指標主要以藍底白字之燈箱組成,由於車站不大,加上指標也清楚,因此並無大問題。但與其他已完工的跨站式建築不同處:大部分車站均稱呼為東/西出口,楊梅站因為鐵路在此地呈現東西向,因此若要標示應標是為南/北出口,或許市為了避免外地乘客混亂,因此在楊梅站依舊稱呼原本的大成路出口為前站、金德路口為後站。不過指標有不一致的狀況,加上出剪票口後並沒有明顯的燈箱告知旅客前後站位置,只有旁邊的柱子旁貼上標上標示,且標示與燈箱又不一樣。例如:出剪票口後標示為金德路出口又右轉,但右轉後,部分燈箱上指標卻變為「後站出口」(如下圖),標誌不一致問題值得改善。

PICT0919.JPG

PICT0920.JPG

另外車站內附有楊梅市導覽圖(如下圖)以及施工的照片集錦,不過因為我不是土木/建築相關人員,因此也不知到哪張圖先哪張圖後
PICT0848.JPG

後站(金德路)出口

PICT0809.JPG

不同於前站主要出口需等到二期工程完工,後站出口已經啟用了。後站出去後是一片楊梅新開發的區域(相較於前站),因此後站出去很空曠,因此不同於田中,後站出口委身於巷道內,迎接楊梅後站的,是一條寬闊的馬路,馬路盡頭的旁邊是楊梅後站。此處的後站出口與前站相同,均是採用橘黃色調,因此都很柔和。而地磚也放上台鐵局徽。

下圖為楊梅站外道路

PICT0806.JPG

下圖為後站入口地磚
PICT0811.JPG

後站入口分為兩個:一個是無障礙電梯通道,電梯旁並附上樓梯;另一個則只有樓梯,但樓梯較為寬闊,可以容納多人同時上下樓,其實前後站的樓梯電梯配置相似(只是前站那可容納多人進出的樓梯配合二期工程尚未啟用)。以下分兩部分說

A.電梯部分:
PICT0815.JPG
如上圖,一直往裡面走即為電梯間,而無障礙坡道就在旁邊,把手是木頭色的,坡度緩以及旁邊有橘黃色造景,看起來很是協調(如下圖)。
PICT0817.JPG
PICT0818.JPG
一進去等候電梯的地方,就可以看到樓層配置圖,後站部分為一樓(楊梅站地勢問題,後站地勢較低)。而電梯則為半透明模式(如下圖)。若不想搭電梯又不想曬太陽,則可以走電梯旁的樓梯直抵四樓。
PICT0822.JPG

B.陽光樓梯部分
PICT0834.JPG
為何稱為陽光樓梯呢?相信看到圖片應該就不難理解,四層樓高的樓梯,不知道這也是二期工程一部份還是單純沒有設立遮雨棚,並沒有任何的雨蔽,雖然說電梯那邊的樓梯可以供下雨時出站使用,不過下雨時或艷陽時走在那條陽光大道上應該也是很累人,不曉得台鐵是否有加設雨蔽的打算?(個人認為設了還是最好)

廁所

PICT0827.JPG

PICT0828.JPG

此為男廁部分。廁所一樣採用黃色調,簡單乾淨又舒服,希望這樣的舒適感能夠繼續維持很久以後。

而廁所的門也非常講究,一樣採用黃色的門附上毛玻璃。

PICT0826.JPG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貼心的設計:在廁所所在地的3樓有片落地窗可以看戶外景緻兼採光,不過也顧及到著裙女性的方便,下半部採用毛玻璃,不用擔心走光,又可看戶外景緻,一舉兩得。(如下圖)

PICT0832.JPG

月臺

通往月臺通道非常狹窄,僅容兩人通過,不過往月台樓梯一樣有造景,色調均為橘黃色(如下圖)
PICT0930.JPG

PICT0931.JPG

月臺遮雨棚

月臺遮雨棚部分,東側月臺(以台鐵路線來說是往臺北方向,大約6-12車位置)遮雨棚有改建,一樣採用橘黃色調,至於月台遮雨棚形式,有點接近斗六站,採用以月臺中軸線為中心、對內1/4圓弧的方式建造,有造型美感,除此之外月臺中間的住子有數個小點簍空成為「楊梅」字樣,而背面即為台鐵的Logo,如下圖所示。
PICT0938.JPG PICT0940.JPG

月臺遮雨棚與站體連接處

此處並沒有完整聯結起來,不過應該不至於使旅客淋到雨,雖然說接起來當然是會更好看,也更協調,不過猜測或許是考慮一但接起來,則接起來的地方將完全無法接近,可能會造成旅客搭車不便,因此並未如此施做,每一行有每一行的專業,敝人並非建築專業,因此不便評論。
PICT0941.JPG

跨站式站房下方

PICT0933.JPG

站房下方同樣為候車空間,不過上方剛好是樓梯,因此距離遮雨棚/天花板高度較低,但也還有兩公尺,因此除非身高逼近190,不然應該不會有撞到的問題。除此之外,無障礙電梯也裝在這裡,由於需要設立坡道,因此旁邊也貼心的設置有地面不平的標誌(如下圖)。
PICT0945.JPG

除此之外,月臺也已經加高、站名版也已經換成新式的綠色站名版。
至於月臺南側目前暫時維持以前的遮雨棚,或許有可能與第二期工程一起改建1-6車的遮雨棚,不過敝人並不清楚是否真有此計畫。

小結

綜觀楊梅新車站的相關設計,敝人認為:
(一)硬體部分,雖然並不大,是否能夠負荷未來三十年楊梅站搭車人數的發展尚不得而知,但建築有許多設計皆顧慮到整設計的色調統一,並且予楊梅車站適度裝潢,柔和又不失車站的本位。也創新的設立旅客諮詢處(金魚缸),使人對車站煥然一新。也是座小而美車站。

(二)軟體部分:前後站標示不一致、時刻表無英文翻譯、售票機站名錯誤、車站站別票價錯誤都是顯而易見的錯誤,這些東西仍待車站方改進。另外PIDS的增設也可以在之後的車站改建中那入考慮。

近年來車站建築越來越精緻,與十數年前之車站建築、甚至是早期跨站式建築已謂不可同日而語。也希望臺鐵在管理上亦能夠如同這些新改建的車站一樣,越來越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ean062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